关于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执法检查工作情况汇报
近几年来,我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水利部门的指导下,对《水法》贯彻实施工作高度重视,全面贯彻执行水的法律法规,做到依法治水、科学治水,加强领导、强化措施、落实责任,科学编制了水资源利用规划,加大了对《水法》的执行力度,《水法》得到了较好的贯彻落实。目前,全镇有小二型水库某某水库、某某水库2个,总库容72万立方米,灌溉面积0.8万多亩;江河4条,总长约10公里,灌溉耕地0.8万亩;引水工程1条,灌溉面积0.5万多亩;农村人畜饮水工程贯穿全镇,受益人口5万多人。现将执法检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实施《水法》的基本情况
(一)大力宣传,增强全民水法制意识。
一是抓学习培训工作。积极参与县政府每年举办水的法律法规学习培训班,在全镇范围内开展培训工作,参加培训人员为水务工作者、水务执法人员、村“两委”干部,把学习水的法律法规作为重要工作来抓;二是充分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大力宣传节约用水,在用水处张贴“请节约用水”等标语,提倡“节约用水光荣,浪费用水可耻”,在全镇范围内营造了节约用水的良好氛围;围绕宣传主题,送相关法律法规学习资料下乡、利用手机信息、微信等平台宣传水的法律法规。近几年来,共发放学习宣传资料8000多份。
(二)加强管理,夯实水资源保护基础。
重点抓了备用水源治理、保护工作,在水库的周边杜绝建设污染水源的工业项目,杜绝了违反开采地下矿产资源的行为,停止了种植桉树品种的速生丰产林,加大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的营造力度。同时严格按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等相关法规,在备用饮用水源区的水域、陆域、边界设立明显标志,定期对饮用水源的水质进行监测,并发布水质公报。为了避免水事纠纷,镇政府、各村及相关部门加大宣传力度,大力抓水事件纠纷调处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调处,近几年来,没有发生水事纠纷。
(三)加大投入,促进水利事业协调发展。
近三年来争取上级部门投入水利建设资金约1000多万元,加强水利基础工程建设,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是抓实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工作。全镇投入资金300万元,对2个小二型水库进行除险加固,通水库道路全部进行水泥硬化,提高防洪减灾力度。二是抓好农田土地平整和水利设施建设工作。土地平整项目共涉及6个行政村,总投资1600多万元,截止2023年3月底,完成工程已达80%以上。三是抓好水利维修工作。某江、某水库流经我镇的支渠,因部分年久失修,杂草丛生,淤泥堆积,导致水流不畅通,甚至多处截流,针对上述问题,镇政府积极争取上级资金30多万元对某村、某某村等村的水渠进行清淤修复,总长约8公里,恢复灌溉农田面积8千多亩。四是抓好农村人畜饮水、改水工程建设。加强备用水源水库建设,水源区的水域、陆域、边界设立明显标志,定期对饮用水源的水质进行监测,按照上级的要求保持一定的蓄水量,有效地确保了全镇人畜饮水的安全;加快推进集中供水工程,全镇20个村自来水总管已全部安装到村委,8个村已安装好入户自来水并通水,其余村正在紧密施工中。五是抓好农田抽水站维修建设 ,进一步提高了农田水利灌溉力度。六是抓好防洪减灾工作。我镇区域范围河流易造成洪水灾害的是某江和某某江,已经县水利局勘测,下一步将有针对性的进行整改。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宣传工作不够全面深入。部分群众对水资源保护问题认识不足,对水利设施依法管护意识和依法开发利用意识不强。
二、队伍建设力度还需要加强。如供水工程,人力不足,工作量大,导致工程进度缓慢。
三、水利建设资金投入不足。我镇属干旱少雨区域,农田灌溉主要靠引用某江和某水库的水源,全镇的灌溉水渠部分年久失修,导致部分村农田用水截流。部分山塘因淤泥填满,已经失去储水功能;部分山塘塘坝出现爆裂现象,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三、工作建议及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进一步加强水的法律法规宣传学习。增强宣传水的法律法规的时效性、参与性和针对性。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普法宣传教育活动,广泛宣传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全面提高全民、全社会珍惜水、保护水的自觉性。加强对水的法律法规的学习,深入理解水的法律法规条文,克服重水的开发利用,轻水的节约保护,为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而努力。
二、进一步加强水务执法队伍建设。着力解决水务执法队伍人员素质不高、执法装备落后等问题;重视水务执法人员的法律法规的学习和业务知识培训,提高水务队伍素质,增强依法服务意识。严格执法,依法治水,加强河道塘库巡查监管力度,依法查处各类水务违法案件和水务纠纷,确保水务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
三、积极争取上级加大水利事业的资金投入。我镇财力薄弱,水利工程的建设需要上级财政的支持,建议上级部门加大对我镇水利事业的资金投入,解决涉及民生问题的病险库、塘、水渠除险加固、修复,农村饮水安全、内涝水整治等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问题,加快建设步伐,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水利工程防灾减灾能力,造福人民。
***********************************************************************************************
(本文仅为写作提供参考,纯属虚构,如有雷同,请勿对号入座)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文笔网 琼ICP备2024032622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