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前也一直认真,但终究有一天不耐烦了,当然也不是摆烂,只是比较重要的事情会非常重视,其他的得过且过吧。放过自己吧,总是绷着弦总有一天会撑不住的。
这其实就是“漫长的季节”的主题思想啊。
一直这样想的,目前朋友很少,但是突然觉得那些才是朋友,就是大家都和睦相处,很懂得和体谅对方在不同的时刻做出的决定,这样的社交好舒服。
碌碌无为则余生太长,欲有所为则人生苦短。
阅历如果不能带来对纯真的珍视、对善良的尊重、对艰辛的体谅,那么这种阅历一文不值————没错。
多看书,相当于活了很多回。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道德经里的。
既然身份无差距,那为何要强调老姨博士后的身份?有博士后背书说话就更有底气?一面对老板“不用觉得有什么身份上的差距”,要求身份平等,傲首挺胸;一面对个体户“就是以前的个体户而已”,肆意嘲讽,极尽蔑视;不还是“自我以上人人平等,自我一下阶级分明”那一套?换个说辞而已。
什么都不怕,就怕不安逸。
你正好要存钱,我正好要取钱,一存一取,机器里反正钱数没变,那把你的钱给我,正好你也省的存,我也省的取。
王小波说了:这个世界憋着劲的教你学好,然后由着他们使坏。
选对专业就能成富人?富人的成本太低了吧。
要记得,生命极短。短到,用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都不够;更不要说用来犹豫,以及妥协——尤其是,妥协给那些——你自己都清楚“这只是妥协”的东西。
我是这样理解的,反人性在于 大多数人只看到了这项选择导致的负面结果,看不到这项选择对于其它事件也有可能有正向影响,或者是某项其它正向结果的先决条件。这些影响和优势我们一开始是看不到的,所以大多数人不会去做这个选择,但如果我们真的走进这个逻辑,去一定成本以内的试一试看这个选择有没有可能对其它更多更重要的事情有正向影响,那么很有可能我们就赢了,毕竟这种策略很少有人选择,所以收益极大而且成本不高,同时,这种尝试越年轻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