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侠客行》
唐·李白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这首《侠客行》书写于唐玄宗时期,抒发了李白对侠客豪情及拯世济民志向的崇敬之情。
诗人以细腻笔触勾勒赵地侠客的英武风范。“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二十字中,侠客的豪迈英姿跃然纸上。“缦胡缨”、“吴钩”、“白马银鞍”等任侠服饰,彰显主人豪爽慷慨的气度,将单纯的事物赋予了生命力。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借用了《庄子》典故,赞颂了侠客剑锋锐利、行踪如燕的英勇本色,只为替天行道、雪恨报冤。“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则抒写了侠客们酬恩不求名利的高尚操守。
几句词汇精炼、形象生动,概括了侠客排忧解难、不图名利、守义气、重承诺的高贵品格。诗人巧妙运用渲染手法,将侠客英武硬朗的外在风度和高洁坚韧的内在操守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令人赞叹。
-2-
《不惹庵示僧》
明·朱元璋
杀尽江南百万兵,
腰间宝剑血犹腥!
老僧不识英雄汉,
只管哓哓问姓名。
这是朱元璋在击败陈友谅六十五万大军之际所作。
战火方凝,英雄归来。那宝剑在手,隐隐血光,诉说着刚刚自湖中决胜的惊心历程。鲜血未干,血气犹浓,这赤色的硝烟终将随风而逝。
只是山上空门法久的老僧,并不知这持剑之人乃战无不胜的英豪。见那血光耀眼,不由惊慌失措,连声叩问其来历姓名。战场之上,英雄无需宣扬,平地赤足,英名自彰。
此时此刻,英雄虽已战功赫赫,可内心究竟有多少沧桑?那支离裂的战袍,早已无法掩饰战火纵横下的艰苦。或许,战场已尽,可镇魂一剑,定将长鸣不绝于千秋万载!
-3-
《入川题壁》
清·石达开
大盗亦有道,诗书所不屑。
黄金若粪土,肝胆硬如铁。
策马渡悬崖,弯弓射胡月。
人头作酒杯,饮尽仇雠血。
这首诗是石达开在被迫退往西南,最后进入四川的时候所写。这时,作者处境虽然艰难,却依旧保持着昔日的豪迈英雄气概,对抗敌人的志向不曾动摇。诗中所吟,正是其心中壮怀。
大盗虽不循规蹈矩,却也有自己的人生理念。诗书典籍,固非所重。美酒佳馔,视若粪土,胸怀热血,勇气无疆。矫马疾驰,傲然跨越悬崖陡壁,力挽钢弓,射箭穿云直取苍穹。仇敌头颅,置于酒盏将酒尽饮,痛快淋漓。
作者虽遭时运不济,却从未放弃心中抗敌救国的壮志豪情。豪爽不羁的词藻,力透纸背,排山倒海的气概,淋漓尽致。即使身陷囹圄,热血永驻,临危不屈的英雄情操,世世不朽。
-4-
《不第后赋菊》
唐·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这首诗出自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之手,借咏菊之形,托寓了他等待农民起义大举东临长安的宏伟志向。
开篇“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一句,暗喻重阳节前一日,菊花傲霜冲天,便将其他花卉凌冽至尽。“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两句,则描绘了菊花遍地开放,浓香扑鼻,姿态英武非凡的景象。
全诗设喻巧妙,将菊花喻为被压迫人民群众,百花喻作统治阶级。菊花盛开之时,正是农民起义的号角即将吹响,腐朽的封建专制从此将被扫地之期。诗人用菊花的顽强生机、浓郁香气和金戈铁甲的霸气形象,体现了农民起义军队不可阻挡的彪悍气概和必将战无不胜的胜利信念。
字里行间洋溢着诗人待机崛起、改朝换代的壮志豪情,热血慷慨,催人奋进。简短几句,意蕴隽永,语言豪放不羁,堪称唐代农民起义气节的杰作。
-5-
《献钱尚父》
唐·贯休
贵逼人来不自由,龙骧凤翥势难收。
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
鼓角揭天嘉气冷,风涛动地海山秋。
东南永作金天柱,谁羡当时万户侯。
这首诗创作于诗人避黄巢乱居杭州灵隐寺期间。诗人以精湛笔触,勾勒出一幅生动图景,饱含内心万千复杂情绪。
富贵虽然临身,却也有身不由己之况。即便个人勤奋不懈,成就也难以遏止滚滚而来。花香弥漫满堂,熏醉了无数宾客;利剑一旋,横扫两浙十四州。战鼓隆隆,号角穷天,天地间气象渐寒;狂风卷起惊涛骇浪,天下仿佛已入深秋。
如今执掌东南一隅,足为天象兆祥之基。谁人还羡慕那些单纯殷实的万户侯家?词人笔锋遒劲有力,写尽了统帅权柄的铮铮傲气,亦将那惴惴不安的忧患意识,娓娓道来。辞藻豪放不羁,字字洋溢着骄人的气魄,但转折之际,又现出那份超然物外、潇洒自若的从容姿态。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文笔网 琼ICP备2024032622号-24